亞太創意技術學院驚傳企業主砸5億元買下改造。(記者許展溢攝)
2016-06-18 00:57
〔記者許展溢/苗栗報導〕苗栗縣頭份市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生活服務產業系、時尚美容造型設計系兩科系,13號遭教育部列為追蹤對象,評鑑未通過,現傳出將有知名企業主要買下學校,預計挹注5億元改造,丟給全校師生一顆震撼彈。對此,亞太教務長吳文濱證實,確有其事。
教育部公布技職院校評鑑,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生共有5科系、1研究所被評為「有條件通過」,等於及格邊緣。其中,生活服務產業系、時尚美容造型設計兩系「未通過」,被要求限期改善,影響學校形象。
亞太創立至今28年,前身為親民工商專科學校、親民技術學院,校地面積有12.9公頃,土地取得為學校買進,目前計有13科系、1學士學位學程及2研究所,學生數2182位,校內師資、教職員約180位。此時傳出,亞太董事會面臨解散,學校經營陷困境,導致全校師生惶恐,深怕未來去路、權益受到波及。
但校方訊息指出,其實是要「易主」,直指一名非苗栗縣人,也非教育界出身的知名企業人士已觀望許久,決定要出手收購。吳文濱透露,該傳聞為真,新董事剛入主董事會不久,現階段正緊鑼密鼓「準備中」,預計最快1個月內,便會對外公開。
校內部分師生早已聽聞此事,一位不願具名老師說,一開始很擔心後路,但學校保證,不是不經營,而是要等新的董事會接手。校方說明,對新董事會入主開出的條件,就是不能影響現有教職員工作權與學生的受教權,重要的還有一點,希望能跟校長劉紹文、董事長李金桐有共同理念,不是為個人私利,而是為教育,為了大家更好的未來。
不僅如此,校方也提到,新董事想法很多,準備大刀闊斧好好改造學校,因此也讓他們吃下一顆定心丸。
校長劉紹文說,礙於一切細節還沒敲定,不便多談,但強調學校不是「退場」而是「轉型」,預告接下來學校會有「大幅度」轉變,會朝向創新、有特色的目標前進,全校都很期待。
陶瓷創意設計系一年級學生黃耀弘、張書偉皆說,並沒有聽聞校方將易主,不過假設真有其此事,並不擔心自己權益會受到影響,只要有考量到他們未來的出路,都很相信學校做的任何決策。一名數位科技設計系二年級學生家長則表示,免不了擔心學校轉變,會影響到孩子的權益,希望校方能給予肯定答覆。
吳文濱先是說明,早在十年前,就已體悟到辦學不易,開始轉型以「文創」為主,現在有企業看到學校的獨特,願意入主是一件很好的事。尤其近年不斷改變,不僅迎合趨勢,還獨創諸多發想,「別人不敢做的,我們做」,認為這樣「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吳文濱提及,此次兩個科系評鑑未通過,主要是因為這兩年「早已停招、轉型」,但教育部認為,該兩科系還有高年級生,學校卻沒有專業師資,恐無法提供好的教學資源,因此才被列為追蹤對象,但他說,評鑑結果對學校其實相當正面,因為可以讓學校反省接下來該如何改善。
董事會將大換血,吳文濱強調,未來只會更好,系所將調整,會更有特色,企業主方面也會帶入更多資源,讓師生無後顧之憂,他坦言,學校被外界歸為後段班,加上少子化日益嚴重,根本無處可退,尤其今年開始,經營會更艱鉅,但唯有做出「差異性」,走出自己的路,才有可能翻身。
吳文濱最後指出,目前學校各單位正配合新董事作業,積極備妥下一個階段所需資料,全體團隊應戰中,鬆口時程很快,約1個月內就會搞定,屆時會對外宣告,期盼接下來的發展。
*少子化衝擊 大學轉型退場如雨後春筍
【陳沿佐 徐榮駿 綜合】
受到少子化嚴重衝擊,國內許多大專院校除了遭遇招生不足的窘境,更面臨不得不轉型,甚至是退場的危機,教育部在2013年,明文訂定相關輔導停辦原則,只要學生人數過低,或是辦學績效不佳,通通都會列入觀察名單,新任教育部長潘文忠還表示,將成立50億元基金,輔導私校轉型退場,但私校經營者,為了自身資產苦撐不放手,仍是目前高教退場計畫,最難克服的挑戰。
空蕩蕩的校園,門窗上還貼著封條,這是2014年8月宣布停辦的永達技術學院,受到少子化衝擊,同年宣布退場的還有,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教育部坦言未來10年內,面臨轉型退場的大專院校,至少還會有幾十間。
教育部政務次長 陳良基:「那我們現在公立大學,收的學生大概是6萬人,私立就15萬,所以你推估到,剩11萬人口的時候,6萬學生假定沒有變,你私立學校,就一定是少了10萬學生,所以以這樣來抓的話,10萬學生大概就是差不多,5、60家以上。」
教室裡的擺設,還是維持當時的模樣,只是已經蒙上厚厚一層灰,教育部在2013年公布,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明定4項輔導改善及停辦標準,像是學生數過少、連續兩年註冊率未達60%,或是系所評鑑表現不佳,甚至是積欠教職員工薪水等,通通都會列入危險名單。
教育部政務次長 陳良基:「所以就是會以說生源的不足,那因為生源造成說,你整個財務會累積成問題,同時我們另外一個考量說,假定說你財務的規畫裡面,你是透過一些減少成本的方式,像你把整個品質下降,那這樣當然也不行。」
前教育部長吳思華曾透露,目前管控中的學校約有35所,其中以技職院校為主,而新任教育部長潘文忠,上台後也隨即宣布,設立50億元基金,推動大學創新與轉型,更強調私校退場後,所有校產必須全數轉為公用,但這也是造成部分私校,即便招生情況不佳,但也寧願咬牙苦撐,堅持不肯放手的主要原因。
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 葛自祥:「現在因為少子化,少子化又不是這些學校造成,是整個大環境造成,你這個時候就好像說,好 你註冊率不到多少,就該怎麼樣就要扣怎麼樣,拿出這些條文來,於情上來講,是不是也有一些斟酌的餘地。」
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辦公室主任 陳書涵:「那明明我們對於高教,私校的公共監理是還很不足的,那他的透明度跟他的民主治理,這個都還有很大的一塊問題,但是教育部卻已經在設想說,如何讓所謂經營不善的私校,他可以讓他的董事會,是有利可圖的來退場,提供他們誘因的來退場,那當然他會去衍生出一個,所謂這樣子的轉型計畫。」
考量到區域平衡發展,教育部目前傾向維持偏鄉教育資源,但其他供過於求的學區,則計畫通盤檢討重新整合,不過一旦學校退場後,所有學生及教職員,相關的受教權及就業權,又該如何解決,可說是牽一髮動全身。
教育部政務次長 陳良基:「對教育部來講,我剛剛一直講說,就是營建一個人才訓練生態系統,所以對這些學生來講,我們的責任就是幫他找,好的環境 好的老師,那站在這樣的轉介,我想對學生我們的照顧,反而是比較容易到位,所以目前學生上面不會有困難。」
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部認為,若經營不善的學校苦撐不退場,低落的教育品質,影響的不只是學生素質,更是未來幾十年的國家發展力,若能將教育資源集中火力,減少學用落差,培育符合產業脈動的人才,或許才能就目前各種教育亂象,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