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人

搜尋此網誌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近期活動訊息

1.      本協進會近期運作部分私立學校經營層面變更相關事宜,因所涉層面問題複雜,將委由專業律師及會計師協同進行。為保障所有相關當事人權益須以信託條件模式處理。未經本協進會授權認可參予之經營權轉移事項,任何人不得假藉本協進會名義進行任何協商委託事項,如有涉及不法行為將有本會委任律師依法處理。

2.      為提升台灣高等教育之多方位經營模式,本會將8月份邀集相關專家餐聚研討相關具有實質貢獻度之議題,研討內容及場所時間等將以書面或通訊軟體個別通知。

3.      本會理事長簡振興教授於79日到東京等地區進行參訪活動一個星期,相關協進會進行事項,由盧杏中秘書長暫行代理

本次高教界相關訊息:

華視新聞雜誌-大學退場難:高教危機系列報導

發佈日期:201449
屏東高鳳技術學院在今年2月,宣告停辦,有人形容這是大學倒閉潮的第一槍,今天華視新­聞雜誌封面故事,我們繼續要探討的是,既然大家都說大學太多,甚至在少子化的趨勢下,­預估未來十年,會有三分之一的大學要倒閉,那麼退場止血,已經是不得不然的選擇!只是­誰該退場?該如何退場?退場機制又該怎麼制定?華視新聞雜誌記者深入採訪發現,由於退­場涉及龐大的利益糾葛,包括校地、校產該如何處分,還有教職員該如何後續等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校地,讓有些大學明明幾乎招不到學生了,還是堅持要撐下去!為什麼呢?節­目一開始,高教危機系列報導第二集,帶您從被遺棄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開始看起。

※大學退場機制啟動,安置師生最重要。
日期:103-02-19 (行政院)
新聞提要
教育部啟動大學退場機制,接連對高鳳及永達兩校開鍘,反彈勢所難免,當前應以安置、確保師生權益為要,把衝擊降到最低。
處理情形
教育部說明如下:本部鑒於少子女化趨勢,已於100年著手研議因應對策及102年間陸續公布相關因應處理配套措施。而有關於私校問題,處理原則特重於達成3大核心:維護學生受教權;保障教職員權益;維持公共性的原則下,促進校產之活化與再利用等,其具體作法如下:一、維護學生受教權:達預警指標學校,本部將由專案輔導小組限期輔導改善及持續經營。()優先評估學生受教權及其教育資源投入情形,若有不符合者,透過專案輔導小組督促並協助學校進行必要之改善。停辦學校學生之安置,將以尊重學生及家長意願為優先,本部協助學校轉介為輔。()若學校改善確無成效,將依法課於停招或停辦。()轉介原則為平行移轉鄰近學校,並確保安置後,其課程銜接及生活照顧,不得中斷或受任何影響。二、保障教職員權益:()薪資待遇合理化,不得任意減薪及更改聘約,且私校教師薪級架構及起敘標準,應依公立同級同類學校教師標準。若學校涉有積欠教職員工薪資,或不當減薪等損及權益問題,本部將介入責成學校限期提出具體改善作為。()教職員權益保障-退休、資遣、公保養老給付之權益1.學校停辦計畫應明確規劃教職員工之安置及離退處理。2.建置全國大專及教師人才網,提供教師職缺資訊。高中職教師職缺資訊,參見「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選聘網」頁。()放寬私校獎補助款支用彈性1.經本部核定停辦計畫之學校,得使用獎勵、補助經費優先支應停辦所需費用。2.透過本部介聘機制「聘任因學校法人停辦所設學校之合格教師,得增加其獎勵、補助經費」之規定,並酌予考量增加招生名額。三、維持公共性的原則下,促進校產之活化與再利用:()學校法人得轉型改辦或合併:學校停辦後,學校法人可以轉型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或進行法人合併等,以維持其公共性目的使用,達到資產活化與再利用之原則。本部亦偕同相關部會建立協調平臺提供協助,有助於社會資源作更有效之配置利用,提供國人更優質之環境。()解散清算賸餘財產分配:學校法人係以非營利性之財團法人型態設立,其解散清算後的賸餘財產分配,也應基於公共性及非營利性之前提,限制其歸屬對象。至無其他法定用途或歸屬時,賸餘財產的歸屬將為地方自治團體所有,其處理仍具有高度公共性。()學校財產活化與再利用:本部業已與內政部等機關代表研商學校法人土地處分或土地變更之流程及辦理作法,未來將透過跨部會協商平臺,協助學校法人辦理土地處分或土地變更相關事宜,並研擬相關處理原則。1.不動產處分於學校存續期間應依私立學校法第49條規定辦理。2.學校停辦或法人改辦後,辦理土地變更作業時應依都市計畫法、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及非都市土地變更編定執行要點等相關規定辦理,處分所得應優先清償積欠教職員工之薪資。四、私立學校輔導可分為四大部分-「限期輔導改善」、「學校停辦」、「土地處理機制」、「學校法人轉型(解散清算、改辦或合併)」,將審視個別指標學校之情況,給予適度輔導協助。

※主張大學退場 黃榮村:少即是好
日期:2014.06.13

劉偉瑩/桃園報導
 大學面臨少子化衝擊,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昨天提出「少即是好」的想法,建議大學發展應該精緻化。他舉例,目前大學有六十二所專任教師少於三百人,應考慮是否優先輔導轉型或退場。

 教育部昨天在元智大學舉辦公私立大學校院教務主管聯席會議,議題聚焦少子化對大學招生和經營的影響,邀請專家獻策。

 黃榮村以「競爭及困境下的大學定位與辦學」為主題指出,高等教育面臨供需失衡,大學校院從民國八十五年起,急速增為一百二十七所;臺灣人口出生率卻從民國八十七年開始下降,一百零五年少子趨勢就會影響招生。黃榮村指出,高教另一個問題是,教學卓越計畫、五年五百億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等,難免造成教育經費排擠,導致大學M型化。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指出,教育部已公布《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以全校學生數不到三千人等評估指標,出現上述情形的私校優先輔導,教育部也會將黃榮村的意見納入參考。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協進會狀況與動向

1.    3月份辦理會員聚餐,理事長感謝大家前來參予並給予熱烈意見,氣氛融洽,因於協進會台北之聯絡處辦理,時間場地等掌控度高,部分會員於庭院進行燒烤活動,更增加活動,大家都期待下次的聚會。

部分會員於室內邊飲茶邊聊事項氣氛融洽

2.    本會近期與瑞士歐州大學(eu)台北分校合作,開展大陸企業家及各界人士來台進行參訪及商機媒合等活動。目前已於淮安、嘉興、鎮江等設有業務代表推動相關事宜,詳細資訊可參考網址:www.eutaiwan.com

3.      本會預定近期與前江蘇省台商會盧*中副會長商議於淡水緣道觀音廟附近,以合作方式(含丁姓台商等)逐步開發某農業區塊,讓會員有多一休閒去處。

  高教訊息:
大学多了也烦恼 台湾祭出高校退场机制
20140515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年前,臺灣開始教育改革,措施之一是“廣設大學”,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也為臺灣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是也衍生了有私立學校把學生當“搖錢樹”、學用嚴重脫節、教學品質和學生素質日益降低的現象。為了應對近年日益浮現的高等教育危機,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祭出了高校“退場機制”。
  大學從23所增加到120
  7.69分就上大學
  “我們那個年代,要上大學很難,臺灣的說法叫做過‘窄門’,換了大陸說法,叫做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說起當年的“大專聯考”,今年48歲的鐘先生十分感慨,“放榜那天,我的心吊到了嗓子眼。當知道我考上臺灣大學時,我們全村放起了炮仗,我們家設了流水席,大家歡欣鼓舞,熱烈慶祝。”
  為改變這種狀況,20年前,臺灣啟動了教育改革,其中核心政策,就是“廣設大學”。根據統計,臺灣的大專院校從1994年的130所,增加到目前的162所。其中大學從1994年的23所,增加至如今的120所。大學的錄取率,從過去的不到30%,陡增至如今的90%以上。1999年臺灣高校畢業生人數突破10萬人,2005年飆升至20萬人,近幾年約為23萬人。
  廣設大學,多元入學,讓大學從精英教育變成普及教育,客觀上提升了民眾的文化素質,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很多教育機構,根本不具升格條件,就倉促從大專變成學院,從學院變成大學。其中,1999年至2000年,臺灣島內有60所左右的專科學校,全部升格成為學院。教改甚至淪落為政治人物騙取選票的工具。最明顯的例子是,陳水扁在2000年參加選舉時,開出“一縣一大學”的支票,他當選後,為了兌現支票,宜蘭技術學院、聯合技術學院、台東師範學院、台南師範學院紛紛改制為宜蘭大學、聯合大學、台東大學及台南大學。大學數量浮濫,造成生源品質高低不一,以至於2008年,曾經有學生以7.69分考上大學,創下臺灣歷年大學入學分數新低。而英文入學考試不足10分進入英語系學習的學生也比比皆是。
  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認為,廣設大學是大家相互欺騙,“家長[微博]喜歡小孩念大學,民意代表投其所好設立大學,政治人物為了振興地方消費去找更多學生來,也在偏鄉設大學,大家都在互相欺騙。”
  人才素質漸趨低落
  學用落差日漸增大
  “廣設大學”,衍生了很多問題,最嚴重的,一是大學高中化,研究生大學化,人才素質漸趨低落。二是學用落差日漸增大,一方面是臺灣的企事業單位鬧起“人才荒”,一方面是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
  曾經擔任臺灣大學校長12年的陳維昭在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指出,“廣設大學”的問題在於大學之間的落差太大,有的大學學生出類拔萃,也有的“學生程度差到不知該怎麼教”。確實如此,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微博]大學[微博]、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優質生源從來不是問題。但是,不少私立學校學生素質實在令人頭疼。某科技大學生物系的許老師發現,學生在考試時,很難寫出完整的句子。一項針對全台20所大學生英語能力的統計顯示,32%的大學生英語能力不到高中畢業程度,甚至有8.8%的大學生英語能力程度僅達“初學者”。
  廣設大學,也讓一些學校在設置系科的時候,完全以市場為導向,放棄基礎學科,一窩蜂地設置餐飲、旅遊等系,結果學生“畢業找不到事,企業找不到人”。嚴長壽說,從來沒有一個地方像臺灣,大學設立這麼多的餐飲科系。他說,這個社會還需要修汽車、修電器、蓋房子等各種人才,而且他們所拿的薪水也不比教授差。
  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不久前召開記者會,發佈了臺灣學用落差的研究成果。台大教授王立升說,製造業適合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工程師、技術員等專業人員,10年來的總從業人數增加32萬,但這10年的相關科系大學畢業生卻有53萬。服務業適合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工作,僅占該行業總從業人數不到四成,人力在過去10年也沒有顯著增加,但大學畢業生數量卻增長近1倍,已達同年齡總人數的七成。
  應對高等教育危機
  推出大學“退場機制”
  為了應對日益浮現的高等教育危機,也為了回應島內各界的批評,在經過謹慎評估之後,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終於祭出大學“退場機制”。臺灣“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目前全台共有162所大專院校,整並退場後,預計有153所。
  今年1月,台當局“教育部”宣佈,未來私立大專院校輔導將分為“限期輔導改善”“學校停辦”“土地處理”“學校法人轉型(合併、改辦或解散)4階段,一旦啟動機制,若持續無法改善,經營不善的私校可能在7個月至1年“退場”。
臺灣“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解釋說,私立大專院校如果學生數未達3000人、連續2年註冊率未達60%;技專校務評鑒4等、大學校務評鑒2/3以上項目未通過,或系所評鑒2/3以上系所未通過;積欠教職員工薪資累計3個月以上;違反教育法規,將由“教育部”專案輔導,視情況給予13個月的改善時間。
  今年3月,屏東縣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因負債逾3億元新臺幣,校方宣佈停辦,臺灣“教育部”協助其師生轉往其他院校,成為去年推出私立大學退場機制後,首所停辦的“實用性科技大學”。接著,同處屏東縣的永達技術學院,亦因為面臨財務困難及拖欠教職員薪金,被“教育部”勒令今年全面停止招生,如果明年改善未如理想,將予以停辦。
  而在公立學校方面,臺灣“教育部”將採取大小合併的措施,首批合併6所學校:成功大學與台南藝術大學、新竹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屏東教育大學與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合併。目前,屏東教大與屏商的整並進度最快,計畫8月正式整並,並以“屏東大學”新名字招生。
  俗話說,上場容易下場難。臺灣大專院校要整並數量,提升品質,“道阻且長”。本報記者 吳亞明 連錦添

教育部3月底輔導2私校退場 校長:沒考慮城鄉差異
少子化使台灣大專院校這幾年面臨招生不足的危機,教育部昨(27)日舉行記者會,回應外界關切私立學校經營問題,並公布私立學校「輔導改善、轉型活化」機制,預計最慢3月底宣布永達技術學院、高鳳數位內容學院的輔導改善結果。永達技術學院校長陳連棟表示,教育部只是把都會區學校和偏遠地區學校放在同一個標準評比,未來會讓都會區學校發展更好,偏鄉學校經營成本更高。
記者會中指出,教育部會秉持維護學生受教權、保障教職員權益、維持公共性的三大核心原則,運作私立學校輔導的4個階段,分別為「限期輔導改善」、「學校停辦」、「土地處理機制」、「學校法人轉型(解散清算、改辦或合併)」,未來將審視個別指標學校之情況,給予學校適度輔導協助。
而目前訂定的輔導專案退場原則,列出4種情形由教育部專案輔導、限期改善。包括第一,學生數未達3000人、最近2年註冊率未達60%;第二,技專校務評鑑四等、大學校務評鑑2/3以上項目未通過,或系所評鑑2/3以上系所未通過;第三,積欠教職員工人事費總額5成以上,累計達6個月以上;第四,違反教育法規。
教育部統計,目前全台有21私立高中職及8所大專院校被列為退場輔導名單,除了永達和高鳳兩校外,另有台南崑山中學、華濟永安高中、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興國管理學院等校曾遭點名,但教育部不願證實。
教育部提註冊率與獎補助款連動
另外,教育部首次提出新生註冊率門檻,私立大學若連續2年註冊率未達50%,私立技專校院註冊率連續2年未達40%,教育部將扣減對該校的獎補助款,私立大學今年就會開始實施,私立技專校院從明年開始。
每年核發給私立技專校院獎補助款總額25億,做為各校教學研究、獎助學金、硬體工程等,71所私立技專校院「人人有獎」;其中65%為獎勵金,35%是補助款,將和註冊率連動的是占大宗的「獎勵金」。
研擬的「獎勵補助私立技專校院整體發展經費」草案中, 獎補助經費將設立門檻,私立技專校院近一學年度新生註冊率僅5~6成,扣3成獎勵金;註冊率4~5成,扣5成獎勵金;註冊率4成以下,就不發獎勵金。
聯合報報導指出,教育部獎補助款,是私立技專校院重要收入來源,占各校總收入約一成,若以2000名學生的私校規模估算,過去每年約可拿到2000萬元的獎補助款,其中獎勵金占1300萬元。教育界人士私下透露,私校若學費收入不足,又拿不到獎勵金,「差不多就要關門了。」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李彥儀回應中廣採訪表示,「獎勵就是要看學校辦學績效,學校的招生率、新生註冊率應該視同一個門檻,過了這個門檻才給獎勵,如果招生都不理想,就不應該給核配這個獎勵。」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不允許學校亂設一大堆科系,每系沒幾個人,再大量併班上課,傷害教學品質。
被點名校方表示:未考慮城鄉差距
永達位於屏東縣麟洛鄉,現有1100多名學生與82名教師,已在8日前提出改善計畫。校長陳連棟表示,偏遠地區學校本身生源就比較少,加上學生喜歡選擇中北部學校,招生率近年只有2~3成自然不比都會區。他認為教育部應該考量地方產業人力需求,扶植符合地方特色的學校發展,而非透過獎助及補助款指標,加速偏遠地區學校退場。
校址在屏東縣長治鄉的高鳳則學生不到660人、教師僅30人,年後還有11名老師將離職,也應在2月前提出改善計畫書,高層指出正積極接洽有意願接辦高鳳的企業,以紓解資金問題,假如真要退場,也會確保學生權益,輔導轉學。
苗栗縣通霄鎮賢德工商只有兩百多名學生,校長呂顯祥堅持撐下去,「全校有三分之一學生來自弱勢家庭,我們不希望孩子跑遠的地方上學」。下午放學時,呂顯祥喊得出每位學生姓名,他強調「弱勢孩子更需要鼓勵,不要讓他們感覺被放棄了。」
嘉義一所私立高中因學生不滿300人也被列為輔導學校,但校長認為情況有好轉,新生比去年多五十人,「沒貸款、沒欠薪,為何退場?何況我們體育班辦得很棒哩」;其他像是位於恆春半島的新基高中,也認為遭到教育部「誤殺」。
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批評教育部,「學校可退場,但老師及學生不能退場!」認為政策將軟、硬體都包在一起,只是圖利私校董事會,未來還可以活化利用土地,「方向錯了」。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協進會公告


尊敬的各位夥伴您好:  
   時值初春,新意瑞發,在此獻上滿滿祝福!祝您馬年馬上大吉大利,馬上好運不斷來。承蒙各位先進.前輩平時的照顧與指教 協進會得以獲得穩定,更期待未來能繼續得到您的指教與支持!
   
為表示協進會對各位先進.前輩的真摯謝意,藉這新春之祭邀請各位先進.前輩。201431(星期六下2) 假本協進會台北市聯絡所參加協進會聚餐聯誼活動,還望各位先進.前輩不吝播冗參加。
   
 敬 頌
               
 吉祥萬安
                      
              
中華教育教育機構資源再開發協進會
  新春會員聯誼通知
受文者
相關人士
發文日期
民國 103221
副本收受者
本協進會
發文字號
中教再第
1030221001
開會事由
理監事會暨新春會員聯誼
開會時間
10331
(星期六下午14:00)
地點
台北市錦州街410171樓。(捷運中山國小站2號出口或民權西路捷運站3號出口步行至中山北路二段111號彰化銀行後方。公車台泥大樓站下車步行3分鐘)
聯絡人
洪玲瓏女士
彭玉滿女士
聯絡
方式
出席人員
理監事及會員
列席人員
相關工作人員
備註
1.敬備餐點。
2.附件:暫無,當日發放。   
                      理事長簡振興博士暨所有  理監事敬邀